仓储式商业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其一,在去年初,深圳百姓购物俱乐部、广州的广客隆等仓储式商场才陆续在大陆开业;其二,仓储式商场一开业便以其价格优势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而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三,各仓储式商场于开业初便迅速向连锁方向发展,正符合了我国商业改革发展的方向,表现出趋势性。
如果说,前几年国内商业无论是老商场的改造,还是新商场的建立,比较普遍追求豪华舒适、功能完备的话,那么高档环境中的商品的高档价格却使众多中、低收入者望而却步。一方面,是高档消费市场的有限,高档商场却日趋饱和,另一方面,是追求超前消费的心理向少花钱多买东西的务实购物心理的转变,于是,仓储式商业的崛起变成了必然。
然而,仓储式商业目前仍处于星星之火阶段,欲效仿者不窥其究竟,本报特辟《仓储连锁商业知识普及窗》,意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商界、理论界更多的注意、研究和探讨。1995年2月22日《中国商报》
仓储式连锁商业溯源本世纪全球商业经营方式历经三次大的变革和创新,相继推出了百货公司经营方式、超级市场经营方式和连锁零售业经营方式。西方国家堪称发达的现代商业体系,就是在这三次商业革命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近二十多年随着西方经济潮起潮落,商品生产和消费方式也有相应的的调整和变化,新的商业形式层出不穷。仓储式连锁销售就是连锁零售业中的一种,它出现及其迅速发展的态势格外令人注目。
仓储式商场在1968年起源于荷兰,*具代表性的是SHV集团的万客隆(Makro)。万客隆货仓式批发零售自选商场大多鉴于城市郊区的城乡结合部,营业面积可达两万平方米,并附设大型停车场。商场只作简易装修,开架售货,以经营实用性商品为主。其业务现以拓展到欧洲和东南亚,平均年出口销售额4至5亿美元。
美国仓储式连锁销售概念是由Price Club的创始人S.普莱斯(Soloman Price)于70年代提出的。老普莱斯*初设想:建立一个购物俱乐部,将个别会员的零散购买力聚集起来,统一直接向生产厂家大批量订货,在省去中间分销商及批发商的层层附加成本的同时,又可从厂家获得更大的价格折扣,使它给会员的零售价格降到可能实现的*低水平。1976年,他们在美国圣地亚哥开办了**家价格俱乐部(Price Club)。作为俱乐部的会员们在各精心策划的巨大工业建筑内感受到一种从未体验过的购物氛围,这里的商品多以大包装的形式摆放在超级屋顶下的钢制货架上,漫步其中就好像走进了一座大型的储货仓库。此间大多数商品的零售标价比其它传统超市和商场的零售标价低很多,按通常的市场情况,食品百货店的毛利率(进销差价)都在20至25%之间,有些超级市场甚至高达40%,而仓储式商场的毛利率仅为8至10%。价格俱乐部的仓储式商场内所售商品品种保持在3000种左右,但却是当地市场上*畅销的商品。这种大规模、仓储式、会员制、精选商品、连锁销售形式一经出现,就在北美地区备受欢迎,当即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商业形式。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