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数据再利用政策和对待全文数据再利用的态度相类似,开放获取仓储对元数据再利用的态度也明确。超过80%的开放获取仓储对这一政策未加明确定义,仅有12%的仓储管理者表明了态度,其中134个开放获取仓储允许将元数据用于非盈利目的,占总量的7%,仅有5%的仓储同意将元数据用于商业用途。
开放获取仓储元数据再利用政策。存储政策开放获取仓储现有的存储方式包括自存储、强制性存储和协议性代存储。所谓自存储,顾名思义是由完全以自愿为原则,选择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存入开放获取仓储供读者免费阅读和使用。与之相对的是强制性存储,即某一机构要求所属人员的某部分科研成果必须提交给开放获取仓储。目前*有代表性的是高校学位论文的收集。第三是协议性代存储(自存档代理),主要应用在学术机构内部。
自存储知识库的建立能有效提高知识的积累速度和利用效率,但完全依靠作者的自发行为往往难以满足开放获取运动发展的需要,因此目前只有较小比例的学术成果通过自愿原则进行自存储。强制性存储能保证开放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但这种强制力并不是每一个开放获取仓储都拥有的。不同的存储政策对开放获取仓储的发展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明确界定了存储政策的开放获取仓储数量并不多,仅占仓储总量的8%,绝大多数仓储对这一政策依然未加以明示。
从开放获取仓储的分布规律来看,在地域分布方面,大部分开放获取仓储由欧美发达国家的机构或组织创办和建设;在仓储类型方面,81%的仓储属于机构仓储,学科仓储、整合型仓储和政府仓储数量相对较少;在仓储运行方面,98%的仓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在仓储使用语言方面,78%的仓储用英语为用户提供包括期刊论文、图书、工作报告、多媒体资料等多种资源在内的开放获取服务,其他语种所占比例较小;在政策制订方面,仅有15%左右的仓储明确规定在某种限制条件下允许用户对全文数据进行再利用,12%左右允许用户对元数据再利用,8%左右制订了相关存储政策。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仓储还没有针对全文数据和元数据的再利用以及资源存储问题制订相关政策。